专利类型: | 发明专利 |
申请/专利号: | CN202411602928.7 |
申请日期: | 2024-11-11 |
公告/公开号: | CN119486458A |
公开日期: | 2025-02-18 |
主分类号: | H10K30/60(2023.01);H;H10;H10K;H10K30 |
分类号: | H10K30/60(2023.01);H10K71/00(2023.01);H10K71/12(2023.01);H10K71/16(2023.01);H10K71/40(2023.01);H10K71/60(2023.01);H10K85/50(2023.01);H10K30/80(2023.01);H10K30/20(2023.01);H10K39/32(2023.01);H10K30/60;H10K71/00;H10K71/12;H10K71/16;H10K71/40;H10K71/60;H10K85/50;H10K30/80;H10K30/20;H10K39/32 |
申请/专利权人: | 山西大学 |
发明/设计人: | 杨志春;孟新钦;秦成兵;张国峰;肖连团;贾锁堂 |
主申请人地址: |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|
专利代理机构: | 太原九得专利代理事务所(普通合伙) |
代理人: | 高璇 |
国别省市代码: | 山西;14 |
主权项: | 1.一种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,其特征在于:包括: 衬底(10); P型半导体层(20):设置于沉底(10)上; 氧化铝层(30):设置于P型半导体层(20)上; 光敏钙钛矿层(40):设置于氧化铝层(30)上; N型半导体层(50):设置于光敏钙钛矿层(40)上; 缓冲层(60):设置于N型半导体层(50)上; 背电极(70):设置于缓冲层(60)上。 2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,其特征在于:所述光敏钙钛矿层(40)的制备材料为窄带隙金属卤化物FA0.7MA0.3Pb0.5Sn0.5I3,其光学带隙<1.26eV。 3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,其特征在于: 所述衬底(10)的制备材料为铟掺杂氧化锡; 所述P型半导体层(20)的制备材料为[6-(3,6-二甲氧基-9H-咔唑-9-基)丁基]膦酸; 所述N型半导体层(50)的制备材料为富勒烯; 所述缓冲层(60)的制备材料为浴铜灵; 所述背电极(70)的制备材料为银。 4.根据权利要求1~3中任一所述的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,其特征在于: 所述P型半导体层(20)的厚度范围为10~20nm; 所述氧化铝层(30)的厚度范围为20~30nm; 所述光敏钙钛矿层(40)的厚度范围为400~500nm; 所述N型半导体层(50)的厚度范围为25~30nm; 所述缓冲层(60)的厚度范围为5~7nm; 所述背电极(70)的厚度范围为80~120nm。 5.根据权利要求1~3中任一所述的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,其特征在于: 所述P型半导体层(20)的厚度为15nm; 所述氧化铝层(30)的厚度为30nm; 所述光敏钙钛矿层(40)的厚度为440nm; 所述N型半导体层(50)的厚度为28nm; 所述缓冲层(60)的厚度为6nm; 所述背电极(70)的厚度为100nm。 6.一种如权利要求1~3中任一所述的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的制备方法,其特征在于:包括: S10、提供衬底(10); S20、采用旋涂工艺对P型半导体材料进行处理,在衬底(10)上形成P型半导体层(20); S30、采用旋涂工艺对纳米氧化铝材料进行处理,在P型半导体层(20)上形成氧化铝层(30); S40、采用旋涂工艺对钙钛矿前驱体材料进行处理,在氧化铝层(30)上形成光敏钙钛矿层(40); S50、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对N型半导体材料进行处理,在光敏钙钛矿层(40)上形成N型半导体层(50); S60、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在N型半导体层(50)上形成缓冲层(60); S70、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对导电材料进行处理,在缓冲层(60)上形成背电极(70)。 7.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的制备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S40具体包括: 称取适量的碘甲脒、碘甲胺、碘化铅和碘化亚锡; 然后加入体积比范围为3:1~5:1的N,N-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剂,室温搅拌至完全溶解,得到FA0.7MA0.3Pb0.5Sn0.5I3钙钛矿前驱体溶液; 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旋涂在氧化铝层(30)上,并在旋涂过程中滴加氯苯反溶剂; 旋涂完毕后,进行退火处理,得到钙钛矿薄膜,形成光敏钙钛矿层(40)。 8.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的制备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S40中: 称取的碘甲脒、碘甲胺、碘化铅和碘化亚锡的摩尔比为7:3:5:5; N,N-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为4:1; 得到的FA0.7MA0.3Pb0.5Sn0.5I3钙钛矿前驱体溶液的浓度为1.1mol/L; 旋涂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时,钙钛矿前驱体溶液的体积为120μL,旋涂仪的转速为6000转/分钟,加速度为3000转/分钟,时间为60秒;在旋涂至第45秒时,滴加350μL的氯苯反溶剂; 旋涂完毕后,在100℃下退火10分钟,得到厚度为440nm的钙钛矿薄膜,形成光敏钙钛矿层(40)。 9.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的制备方法,其特征在于: 步骤S10具体包括: 提供衬底(10),对衬底(10)进行如下清洗处理:先用清洗剂超声清洗20分钟,然后依次用去离子水、无水乙醇、丙酮和异丙醇超声分别清洗20分钟,再烘干30分钟,最后用氮气再次清洁表面,经臭氧处理20分钟后备用; 步骤S20具体包括: 先将[6-(3,6-二甲氧基-9H-咔唑-9-基)丁基]膦酸溶解在乙醇中形成浓度为2mg/mL的溶液,然后将120μL的溶液旋涂在清洗处理后的衬底(10)上,其中:旋涂仪的转速为6000转/分钟,加速度为3000转/分钟,时间为30秒;旋涂完毕后,在100℃下退火10分钟,得到厚度为15nm的P型半导体层(20); 步骤S30具体包括: 先将纳米氧化铝溶液按1:20的体积比稀释于异丙醇中,然后将150μL的稀释溶液旋涂在P型半导体层(20)上,其中:旋涂仪的转速为6000转/分钟,加速度为3000转/分钟,时间为30秒;旋涂完毕后,在120℃下退火20分钟,得到厚度为30nm的氧化铝层(30); 步骤S50具体包括: 采用真空蒸镀工艺,在光敏钙钛矿层(40)上沉积富勒烯材料,得到厚度为28nm的N型半导体层(50),其中:蒸镀速度为 步骤S60具体包括: 采用真空蒸镀工艺,在N型半导体层(50)上沉积浴铜灵材料,得到厚度为6nm的缓冲层(60),其中:蒸镀速度为 步骤S70具体包括: 将器件放入真空镀膜机中后,先将机器内部的气压降至5×10-4Pa,再开始制备金属银电极;当银电极的厚度在0~5nm之间时,将蒸镀速度控制为之后厚度每增加5nm、则蒸镀速度提升最终将蒸镀速度保持在直至蒸镀结束。 10.一种红外成像芯片,其特征在于:包括: 光电探测器:为权利要求1~3中任一所述的钙钛矿红外探测器结构形成的阵列结构,所述阵列结构采用超快激光刻蚀工艺制备而成,用于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信号转换为可读取的电流信号; TFT读出电路:与光电探测器电性连接,用于读取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电流信号,根据读取结果形成对应图形,进行成像输出。 |